央广视频 > 大国名医

大国名医第六集:治传染病,中医居然这么牛!你就一点不好奇?

2017-10-16 10:07  来源:cnr我要评论 

  中医缘起

  30多年前,刚刚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的王融冰,在陕西省渭南市人民医院走上了临床岗位。就在工作的第一年,初出茅庐的王融冰就经历了一次震慑心灵的抢救。

  “当时我在内科抢救一个感染病人,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她有横断性脊髓炎,就在我给她做人工呼吸过程中病人死了,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我当时想的最多的就是医生的职责和无奈。”

  痛定思痛,王融冰看到很多疑难重症单靠中医不行,单靠西医也不行,一定要走中西医结合的路。随后王融冰被调配到了医院的传染科,就是在这个领域,王融冰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一干30多年。

  别有一种“疠气”

  明末清初,瘟疫横行,著名医家《温病条辨》的作者吴瑭,经过对传染病的细致观察和大量对比后提出,传染病不同于常规疾病,乃“别有一种疠气”,而这个“疠气”就是现代西医所讲的病原体。

  虽然古代中医并不明了引起各种不同传染病的病原体,但是中医在防治瘟疫的实践中,发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掌握临床特征及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能在紧急而又特殊的时候显示出令人瞩目的优势。

  王融冰:“医学只要抓住疾病病原就可以在治疗传染病的时候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是很多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病原是不清楚的,这个时候中医药就要发挥作用。比如禽流感、登革热、诺如病毒等等。”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20144月,北京地区的一个小女孩被确诊H7N9禽流感,救护人员将其送入北京地坛医院治疗。面对患儿剧烈的咳嗽、头疼以及高烧,医院给予患儿达菲抗病毒以及补液支持治疗,后因病重转入ICU,给予吸氧。

  医生采取了国际标准化的抗病毒、补液、心电监护、ICU吸氧等手段,然而使尽浑身解数用了15个小时的结果是:病人体温39.8摄氏度。

  万般无奈之下,只能让中医来试试,在使用银翘散和白虎汤3小时后,病人开始出汗,5小时后病人体温降到37.5摄氏度以下。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人在服中药16小时后,大便通畅。这代表着患儿病情稳定,不再反复,已表里双解。后连续3天未检出病毒,小女孩于17日正式出院。

  王融冰喜欢讲这个案例,不仅因为这是中医药在传染病领域的一次自我正名,更可以很好的体现中西医在治疗传染病时的各自特点。

  王融冰:“外源病毒入侵肌体,人的内在反应在中医上讲就是正邪交争,是人体免疫力与病毒抗争的过程,表现就发热,发热的病就属于温病范畴。银翘散、白虎汤,老祖宗的方子直到今天仍然受用无穷。

  中西医学在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上各具特色,这两种医学的差异和特色使其在治疗不同疾病或疾病不同阶段时各具优势。而中医对人体和疾病的认知理论与实践,在防治突发病毒性传染病时有其优势,可以弥补西医的不足。

  蓄势创新

  王融冰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融冰先后参与0304两年SARS防治工作,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屡次挽救危重病人生命。在传染病领域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学术观点得到同行专家和HWO专家的认同。曾受到科技部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有特殊贡献的中医药人员表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

  不偏不倚

  王融冰:“要实现人和自然协调,就要从整体宏观的角度辨证论治,不偏不倚。不光是治病救人,中医的这个思想对我的人生也是一种指引,教我协调自身的内环境,不要总是去对抗。中医药应该是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很多方子从古至今救人无数,我们要好好努力把它传下去。”

  王融冰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30年前的初心,不偏不倚,继续前行。

编辑:张劲涛

央广推荐

今日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