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视频 > 央广独家

“难忘中国之声”城市传奇之杭州

2015-02-28 09:36  来源:央广网我要评论 

  城市传奇-雷峰塔的重建

  1924年9月25日下午,西湖南岸颓败不堪的雷峰塔轰然倒塌,号称西湖十景的“雷峰夕照”从此名存实亡。鲁迅先生随后发表影射时局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让雷峰塔就此扬名天下。此后,虽然屡有提议重建雷峰塔,但由于种种原因,重建一事一直被耽搁了下来,直到解放后。原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说,杭州人对于重建雷峰塔一直情有独钟。

  1999年,雷峰塔的重建工作终于启动。但新塔该建成什么样子?一时间众说纷纭。杭州专门邀请清华大学等单位设计了多套建筑方案,全城市民也被动员起来为此投票。

  百分之八十市民的选择,最后却并没有入选。因为大家不知道,雷峰塔倒塌前,已非原貌,而是经过了明代倭寇的焚烧。南宋画家李嵩的《西湖图》成为对于雷峰塔的唯一记载。

  五层塔的造型选定了,但应该建多高,才能重现雷峰夕照的美景?原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还记得,为了慎重起见,修复领导小组用氢气球做了多次模拟试验。

  最后的难题,是新塔如何选址。是在原址重建、还是为了保护文物而建在旁边?这个官司一直打到了国家文物局。

  2002年11月1日,在原址上重建的雷峰塔正式对外开放,一段78年的断层,一片西湖十景的残缺,终于在这一天宣告结束。

  城市传奇-保护钱塘江大桥

  在杭州,有座被亲切地称为“桥坚强”的大桥,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桥梁——钱塘江大桥。

  1934年,茅以升年仅39岁。迎着汹涌的钱塘江怒潮,他打破外国人“此处不能建桥”预言,开始搭建这条连接浙赣交通的大动脉。但仅仅建成89天,茅以升就忍痛炸毁了让国人为之骄傲的钱塘江大桥。

  当晚,望着大桥残影和点点火光,茅以升满腔悲愤地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1946年,尽管战乱不断,他依然艰难地启动了大桥的修复工作。然而,历时两年多刚刚修复好的大桥再一次面临生死劫难。

  解放杭州前夕,保护钱塘江大桥的重任,落在了地下党的身上。原杭州铁路区委书记袁雪道的爱人、同为地下党员的卢月梅老人回忆:

  余森文,曾担任国民党丽水专员,后加入地下党组织。在他的斡旋下,负责炸桥的工兵营长最终同意,偷偷将炸药量大幅削减,只在桥面上炸了个洞,根本没有炸断。

  在解放杭州的战斗中,夺取钱塘江大桥成为所有任务中的重中之重。为使大桥免于战火,解放军战士们甚至连火炮等重武器都没有使用。

  如今,雄伟壮丽的钱塘江大桥依然屹立潮头,默默地守望着一个城市的记忆和历史变迁。

  城市传奇-杭州古城保护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杭州开始了历时三十多年、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工作。曾经是江南城市风格代言的杭州,大片传统街区和古建筑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1999年3月,曾经是南宋都城皇城根儿的河坊街也被列入了拆迁名单。传说中的许仙在此当过伙计,红顶商人胡雪岩建立的“庆余堂”中药房等老字号更是赫赫有名,众多杭州市民对于河坊街的命运忧心忡忡。

  得知浓缩千年文化的古街即将消失,民建会员、《浙江市场导报》原副总编辑黄小杭直接向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写信,要求立即停止“四拐角”及附近地区的拆迁工程,信中疾呼:“文物不能再生,毁之将千古遗恨”。上任仅6天的杭州市代市长仇保兴接到信后,第二天就做出批示,并迅速组织现场勘察,拆迁工程被暂停,河坊街终于被保留了下来。

  河坊街保护的成功,让正在为孩儿巷98号四处奔走的钱希尧老人看到了希望。在这座同样面临拆迁的建筑里,南宋诗人陆游曾写下了著名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消息传出后,许多市民来这里寻访,要求保留的呼声越来越高,2000多名市民甚至史无前例地签署了联名信。

  从“建设性破坏”到“恢复性保护”,杭州此后走上了“保老城、建新城”之路。杭州昔日的繁华,已沉淀在一座座古朴的建筑中,延续着一个城市的记忆。

编辑:李聪格

央广推荐

热播视频

更多>>